2009年1月25日星期日

世界防治麻風病日

「關愛麻風患者,共享和諧家園。」為本年的主題。

本澳麻風患者已極少見了,年青一代定不知澳門麻風村在那,但此病在祖國及非洲仍存在。

2009年1月14日星期三

中國二零零八十大健康新聞

出處: 中國中醫藥報

百家強勢媒體攜手 共議零八年健康大事

由人民日報社健康時報發起,全國100家強勢媒體總編、資深編輯聯手,共同評選的慈銘體檢2008年中國十大健康新聞榜單,1月6日在北京揭曉。 經人民日報、新華社、中央電視臺、光明日報、經濟日報、健康報、中國醫藥報、中國中醫藥報等全國100家強勢媒體總編、資深編輯認真評選,最終確定慈銘體檢·2008年中國十大健康新聞是:
1. 2008年5月。汶川大地震,引發社會公眾對突發自然災害的預防、逃生、急救知識的需求。
2. 2008年9月。三鹿奶粉等摻加三聚氰胺,造成29萬嬰兒腎臟損傷。
3. 2008年3月起,手足口病在安徽福建兩省奪走多名嬰幼兒生命。
4. 2008年10月,新醫改方案徵求意見稿出臺。雖然過於專業很多人看不明白,但群眾的參與熱情高漲。
5. 2008年11月,“兩高”明確稱醫塵拿回扣以受賄罪論處。
6. 2008年6月,“限塑令”正式實施,免費超市塑膠袋退出歷史舞臺。
7. 2008年10月,四川廣元柑橘發生大實蠅疫情,群眾談橘色變。
8. 2008年9月,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劃歸衛生部管,公眾對食品安全寄予厚望。
9. 2008年9月,西安交大附屬醫院院內感染致8名新生兒死亡。
10. 2008年9月,康師傅礦物質水所選用優質水源為自來水的內幕被戳穿。

第二屆「治未病」高峰論壇於14日在北京開幕

第二屆「治未病」高峰論壇於今天在北京開幕。中醫「未病學」與西醫預防醫學及亞臨床症狀有近似關係,其推動健康生活起重要作用,但一般市民為求溫飽而忙於工作,小病忽視而大病無錢醫。多年臨床工作常見晚期癌症尋醫患者或運動暴死等,其實都與缺乏「治未病」概念,醫療機構應推廣識于巿民。工作中的同事更多不重視每年體檢,更需要教育糾正觀念!

2009年1月3日星期六

“不轉行就沒飯吃” 中醫“病”了誰能“治”?

“中醫中藥中國行”江蘇站活動2008年12月7日在南京啟動。在最近《求人不如求己》連出三冊、北京中醫藥大學老師曲黎敏的《黃帝內經養生智慧》講座風靡電視等中醫養生熱的帶動下,以“傳承中醫國粹,傳播優秀文化,共用健康和諧”為主題的“中醫中藥中國行”啟動儀式現場吸引了數千南京市民,他們紛紛學做中醫保健操,了解人體經絡走向以及養生之道。

然而,記者對北京、江蘇、山西中醫藥行業調查後發現,一邊是人們追捧中醫養生,一邊是中醫行業現況尷尬,正陷入從業人員減少、“中醫西化”的境地。

從業人員在減少 “不轉行就沒飯吃”

衛生部統計數據顯示,截至2004年,中醫醫療機構的病床及衛生人員數量僅佔全國醫療總資源的9%左右,這一比例目前還在逐年下降。

江蘇省中醫藥局局長吳坤平介紹,中醫強省江蘇中醫年業務收入超過50億元,佔全國的十分之一,但江蘇省醫療市場每年產生的業務收入已超過500億元,相當於全國中醫的業務總收入。
在江蘇鹽城、淮安等地的不少基層衛生機構中,不少已經沒有中醫科。徐州市衛生局副局長俞軍表示,當地一些縣級中醫院,新近來的年輕中醫一年後紛紛轉為西醫,“沒辦法,不轉行就沒飯吃了。”

相形之下,中部的山西省中醫發展更弱。全省中醫院多興建於上世紀80年代,設備普遍陳舊落後。104家縣級中醫院醫療設備總值僅1億元,不足山西省人民醫院的設備總值。山西省臨汾市洪洞縣中醫院現今工作人員已發展到224人,但財政撥款仍按1999年92人編制的工資標準下撥。兩年前,因為工資長期得不到保障,太原市陽曲縣中醫院14名骨幹集體離開醫院,醫院專業技術人員梯隊徹底斷檔。

“我就想不明白,醫院為什麼要求中醫生如西醫一樣寫論文、評職稱?”在北京中醫院副主任醫師吳春節的心目中,一個好中醫的標準是“看好病、下好藥、治療對症”,而不是所謂的論文、職稱。他告訴記者,在中醫醫院現有“唯論文、唯職稱”的倣西醫評價體系下,有的中醫醫生下海賣藥,有的乾脆開起了按摩房。

多種原因導致正規中醫從業人員數量在減少,而不少老中醫卻也被冠上了“非法行醫”的稱謂。
據山西省中醫藥局統計,目前山西有近11000位民間傳統中醫,都具有一技之長,擅長治療個別疾病。雖然行醫多年,但根據我國現行有關條例,這些人員中有很大一部分不能夠取得合法的行醫資格,開業坐診看病成為非法行醫。記者了解到,在傳統中醫較興盛的山西省運城市,當地約有民間傳統中醫794人,行醫超過25年的共有466人。運城市稷山縣秦家莊村有位名叫“秦俊田”的老中醫,擅長治療久不收口的手術創傷。但是由於未能取得“醫師執業證”,老先生如今不能公開行醫,完全為患者免費治療。

運城市衛生局副局長呂栓過認為,這些大量散落在社會上的有能力有條件的傳統中醫求證無門,不能獨立行醫,又進不了醫院,一些中醫只能停業甚至改行,人才資源白白浪費。

北京主任醫師扎針一次僅4元

多位受訪的中醫界人士表示,導致中醫萎縮的關鍵因素是“不賺錢”。

江蘇省中醫院院長劉沈林說,中醫提供的服務多但利潤低,純中醫科室生存相當艱難。“比如中醫針灸治療,一個主任醫師的掛號費是10元,扎一次針每次30元,甚至不及很多街頭按摩收費的三分之一,導致相關醫生不再看重自己的技術,病人也輕視這項技術,很多中醫院的針灸科基本上消亡了。”

在北京的中醫醫院,中醫科收費價格更低。不論主任醫師還是主治醫師,針刺療法(俗稱扎針)收費4元/人次,拔罐治療3元/人次,最貴的割治療法才16元/人次。

“我看一個病人七元,一週出四天門診,每天平均要為40多位病人號脈,時常還有加號的病人。”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消化內科副主任醫師陶夏平告訴記者,每天回家都累得不想說話,可收入無法與“只開化驗單和西藥的西醫”相比。

山西省中醫學院附屬醫院院長魏中海告訴記者,目前山西多數市、縣級中醫院財政撥款仍按照1999年、2001年職工工資標準的40%至60%劃撥。由於中醫行業自身“價廉”難以營利的特點,多數中醫院工作人員每個月的工資都得不到保障。

太原市中醫院在山西中醫界頗有影響,對於中醫的“沒落”,院長焦國梅感受深刻。太原市中醫院當時是一家比較“純粹”的中醫院,幾乎沒有開展檢查和手術項目。焦國梅說:“一說純粹的中醫治療就意味著虧本,醫院不開展手術,怎麼能維持生存?”四年前,她剛受聘院長時,醫院已經四個月沒有給職工發工資,連水電費都交不起,老職工不斷上訪,沒有像樣的白大褂,職工情緒極度低落。

中西結合中醫院“起死回生”

中醫有一種傳統的鎖骨復位手法,收費只需幾十元,效果非常好。而西醫對此則必須進行手術治療,費用一般為三五千元。勉強支撐多年後,太原市中醫院骨科醫生走的走,轉行的轉行。

“迫於生存需要,醫院目前正在進行骨科病房改造,很快將引進手術項目。”焦國梅說,她上任後,大力提倡中西結合治療,引進先進儀器開展手術項目,醫院才得以“起死回生”。

近幾年,江蘇省中醫院也大力引進西醫人才和大型設備,並從其他醫院陸續引進心臟外科、整形美容等。為此,這一度受輿論“西化”譴責:中醫的“望、聞、問、切”哪去了?為了賺錢、為了生存,中醫怎麼能全靠著西醫項目、西醫手法?中醫連陣地都不保,何談繼承發展?

“如果華佗再世,他也會借助現代化的醫療設備。”江蘇省中西醫結合學會副會長張華強反駁說,無論中醫院還是西醫院,在醫療服務提供內容、方式、手段上更多地體現為綜合性,中醫不能再依靠傳統的“一個枕頭、三個指頭”進行望聞問切,高新醫療儀器設備應該廣泛地用於疾病的診斷治療過程。

江蘇省中醫院日門診人次近1萬,其中絕大多數是衝著中醫特色而來的。醫院專設的“名醫堂”,匯集了數十名全國名老中醫,吸引了大量周邊省市的患者,甚至出現黃牛炒專家號的現象。這些老專家,基本上不採取西醫的各種檢查,為患者節省了大量費用。但是,這些老專家並不排斥西醫。

劉沈林表示,對一些疑難雜症,中醫同樣要參照各種檢查,因此引進西醫人才和手術科室,是解決病患就醫需求的客觀要求。“中醫借助先進的診療技術,不是西化,而是為我所用。”他這樣表述,中醫院引進西醫人才和項目是客觀需要,但應把握兩個“度”:醫護人員中中醫應佔絕對主體;中醫應佔醫療服務的絕對主體。

(經濟參考報 記者:朱旭東 劉翔霄)【編輯:王賽特】

2009年1月2日星期五

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

蘇州寒山寺因唐代詩人張繼「楓橋夜泊」中的「月落烏啼霜滿天, 江楓漁火對愁眠,姑蘇城外寒山寺,夜半鐘聲到客船。」而揚名。每年12月31日晚上,到蘇州寒山寺聽鐘聲已成為中外遊客共迎新年的盛大活動。

「聞鐘聲,煩惱輕,智慧長,菩提增」,寒山寺信息中心的果和法師表示,撞鐘祈福有講究,在佛門中,要敲一百零八下,表示聽鐘聲能消除人生的一百零八種煩惱。普通市民敲擊,一般以三下為一次,意寓對「福、祿、壽」的祈福。

今年第三十屆聽鐘會網上直播,錯過了明年請早。